在古代为何总是闹饥荒?既然地里面长不出粮食,那为何古代的居民不去河里面去捞鱼虾呢?为什么总是抱着树皮去啃呢?
今天呢,就来聊一聊古代闹饥荒的话题啊。在我们的观念中,在古代它一没有搞开发,又没有工业污染,那么古代的环境那肯定非常适合这些动植物的生长啊。那即使是闹了旱灾或者是什么蝗灾,百姓无米充饥,那他可以打猎啊,可以捉鱼虾啊,这怎么能饿死呢?也难怪西晋的傻皇帝晋惠帝十分不解的说,老百姓没有米吃,为何不吃肉粥呢?首先肯定一点,古代闹饥荒,百姓怎么能没想到有捉鱼虾去充饥呢?你真当他们傻吗?实际情况是,到了饥荒之年,并不是我们想象的说到处都是青山绿水,有草有木的。
什么叫饥荒啊?其实这个词儿呢,应该有两个意思啊,鸡就是吃不上饭,荒呢就是到处荒木。你连树皮。你都没得啃,能不慌吗?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?因为古代人呢,所有的燃料都来自于草木,你这样说吧,如果我们现代人没有油和天然气的话,用不了多久,所有的树木都会被砍光拿来当柴火嘛,包括路边长的野草也都未能幸免。所以大家能理解柴米油盐酱醋茶才放在第一位的原因呢?古代中国只要有人居住的地方,附近就不可能是青山绿水,更何况河里的鱼虾呢?真的到了饥荒之年,你别说什么鱼虾呢,你连树皮都没得啃。所以说古代遭遇饥荒这种场景呢,是非常惨烈的,恐怖的程度一点都不亚于一场战争的惨状啊。所以说我们中国人能否吃饱饭都是刻在基因里面的啊,你看我们日常打招呼,见面了就问你吃了没有啊?今天吃啥呢?那么重点来了
中国几千年来都是典型的农业文明,农业应当相当发达才对呀。怎么动不动就闹饥荒呢?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呢?实际情况是,中国自秦汉以来,一直到清朝末年,作为农业大国的我们,农业技术就基本没有得到什么发展,在清朝之前上千年呢,粮食的产量也就基本没有变过,反正都是亩产两三百斤,勉强各一家人温饱,如果遇上旱灾、蝗灾或者是战乱,那就很容易发生饥荒嘛。因为古代的人们的食物来源非常依赖农业,你不像北方的游牧民族,除了少量的种植粮食,主要是他们依靠天然的条件,可以放牧一些牛羊啥的,可以获取肉啊,奶制品等等,他们的食物来源就比较丰富。同时记得欧洲也一样,你就即使在古代太平盛世,普通百姓也只不过是勉强能吃饱饭,更何况是乱世呢?
其实在古代,哪有什么太平盛世啊,即使有盛世,那也是皇家的盛世,老百姓能不能吃饱饭,那皇帝没有那么在。这一点作为统治者来说,最好是在温饱线上挣扎,才符合封建统治者的意思,因为你会把你所有的心思都放在每天是否吃饱饭嘛,你就根本没有意识去想其他的问题,即使是遭遇饥荒,很少有百姓有反抗意识,因为这个时候啊,朝廷会适当的开放赈灾,老百姓都会感激涕零的。其实我认为啊,吃饱饭才是第一生产力,才是王道,你人饭都吃不饱,你哪来的心思去搞一些发明创作呢?
所以在近代咱们落后于西方,总是说儒家思想说服了我们,其实吃不饱饭才是真正的原因,老铁们,你们今天吃了没有?